您的位置: 网站首页 > 新闻资讯 > 行业新闻

成功对接!14所“精准、精心、精益”成功保障神舟十三号发射任务

来源:     作者:信息发布人员     发布时间:2021年10月19日     浏览次数:         
10月16日0时23分
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
托举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
照亮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
中国空间站关键技术验证阶段
收官之战正式打响
飞船内
航天员翟志刚、王亚平、叶光富
敬礼,启程,状态良好
随后,飞船被火箭送入预定轨道
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
▲ 发射瞬间
▲10月15日晚,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航天员乘组出征仪式,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问天阁广场举行。
中国电科14所圆满完成保障任务
为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
各阶段提供全程保障支撑
精准探测
雷达天空接力成功保障
载人飞船的发射过程看似轻松,实际上是一个“高难度”的动作,特别是逃逸塔分离前的测量过程,是整个任务成败、乃至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的关键。
14所经过多年的技术积淀和发展,上升段测量雷达采用了多发射冗余备份设计,极大的提升了装备执行任务的可靠性。针对上升段掉落的火箭残骸,14所研制的雷达不仅提高了测量精度、还提升了智能化的发射舱识别能力,雷达会自动跟踪飞船目标而不受掉落残骸影响,全力确保发射任务和航天员的生命安全。
航天测量船雷达是负责海外测量的主要装备和手段,14研制的新一代船载测量雷达,采用高可靠设计,执行任务十分可靠。雷达上安装了先进的姿态测量设备,无惧海上风浪,可以在测量船摇摆的情况下得到和地面一样高的测量精度。该船作为海上测量站,是弥补陆地测量时间不足,延长测量弧段的有效手段,对后续快速对接空间站,航天员早点进入空间站开展工作和生活具有重要意义。
与此同时,本次任务航天员将在空间站中停留6个月,在这期间14所研制的多部大型雷达将对空间站进行全程的测量、定轨、微波成像,确保空间站在既定的轨道上安全运行。
精心保障
测量雷达团队全程助力
“做到万事俱备!”
“一定精确探测!”
“确保万无一失!”
面对今年航天任务批次多、密度高、交叉平行的特点,14所高度重视,每次发射任务前,所内第一时间组织任务动员会,成立了专家保障团队和专项保障团队,制定了相应的保障预案,集中优势兵力,反复演练发射过程,确保发射万无一失。
梦想是种子,它需要用汗水浇灌,需要日复一日的精耕细作来实现。为了保障此次发射,14所测控雷达团队提前来到设备现场对雷达进行细致检查,紧密跟踪设备运行情况,有力保证了设备的状态,为航天发射测量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。

本次神舟13号飞行任务是今年载人空间站建设的最后一次飞行任务,14所全程参与了全部6次飞行任务,圆满保障了太空空间站建设——
4月29日,圆满执行天和一号核心舱发射任务;
5月29日,圆满执行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;
6月17日,圆满执行神舟12号载人飞船发射任务;
9月17日,圆满执行神舟12号返回任务;
9月20日,圆满执行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发射任务;
10月16日,圆满执行神舟13号飞船发射任务
精益求精
传承发扬载人航天精神

凌晨三点,雷达团队正在反复讨论实验数据……
高原荒漠里,雷达团队面对高热缺水的环境从来不叫苦……
我是党员我先上……
正是凭借着这种“特别能吃苦”的精神,14所雷达人在助力登天的阶梯上不断攀岩,把一个又一个超越梦想的跨越,标记在浩瀚太空。
很少有一项事业,如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一样,涉及如此众多的专业和领域,14所作为参与这项工程的单位,自640工程起步,从“东方红卫星”到“神舟飞天”,从“天舟飞船”到“嫦娥奔月”每一次“飞天”任务,研制的系列精密测控雷达始终聚精会神守望苍穹,天际接力勾勒最美弧线,为“航天梦”、“探月梦”默默助力,一代代雷达人将他们的心血、凝结在这数万个雷达零部件上。
“特别能吃苦、特别能战斗、特别能攻关、特别能奉献”!中国电科雷达人为了一个共同目标,将形成强大合力,在探索浩瀚宇宙,发展航天事业,建设航天强国不断前行。
忠于使命,勇于创新,善于协同,成于务实。
今日,有光,有梦,有英雄,再看那灿烂的星空,最亮的那颗星,在东方。
供稿:党办、一部、发展部
图片来源:新华社、中国航天科工

打印  |  关闭